close

(資料來源:yahoo電子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4/17/1tmcw.html)

衛生署23日宣布將大幅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根據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教授吳焜裕教授,在一年前所做的「美國帶骨牛肉風險評估報告」顯示,牛絞肉導致狂牛症的風險最高,

因為裡頭可能混雜牛神經,如果每天吃得到,狂牛症機率高出720倍,此外,國人帶有的人類狂牛症易感受

基因的比例,是歐美國家的2倍。


根據日本厚生省資料,導致狂牛症的致病變性蛋白prion在病牛體內分佈不均,檢出prion的部位被稱為特定

危險物質,其中以腦組織(含三叉神經節 )分佈比例最高,其次是脊髓、背脊神經節、迴腸末段、扁桃腺和眼球


將大幅開放的美國牛肉為30月齡以下的牛隻,除了具特定危險物質的扁桃腺、迴腸末端外,將開放帶骨牛肉、

內臟、絞肉、牛尾等肉品進口,如此大幅度開放解禁,既有饕客叫好,也有醫界和學界砲轟政府不重視國人健

康風險。


「美國帶骨牛肉風險評估報告」是吳焜裕在一年前提出,由於衛署官員擔心學者版的數據曝光,還曾為此和

吳教授吵了起來。而報告內容是根據歐盟公布的各部位組織感染力濃度,去推算台灣牛肉消費者的prion攝取劑

量,進而以數學模式推估出致病風險。


該 報告顯示,牛絞肉的平均終身致病風險(5.77×10的負十次方)最高,其次是牛內臟(1.50×10的負十次

方)、帶骨牛肉(2.72×10的負十一次 方)與不帶骨牛肉(7.18×10的負十二次方)。簡單來說,天天吃不帶

骨牛肉,平均終身罹患狂牛症機率是1千億分之7.18,若吃帶骨牛肉,風險足足高 出3.7倍,若喝牛雜湯,則風

險高出20倍,若吃美國牛絞肉,風險則超過700倍。


為何牛絞肉的風險會最高?吳焜裕解釋,這是經過複雜計算 的結果;在美國,牛絞肉每次大概是用一萬磅的肉

去絞碎,由於肉的量大、來源又不見得完全清楚,因此,假設污染量比較大。而風險值是根據現有科學證據

推估, 有其限制與不確定性,其重要變數之一,就是國人帶有的人類狂牛症易感受基因的比例是歐美2倍。


研究報告中指出,學者發現每個得到狂牛症的病患,體內都有編號129的基因,其中,美國人中約有40%~50%

的人有此種基因,日本、韓國有94%的人有,台灣人則是有高達98%的人有,可以說是狂牛症最高風險族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mchus 的頭像
    pcmchus

    pcmchus的部落格

    pcmc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