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19/today-life1.htm

自由時報 / 記者魏怡嘉/ 2009/04/19

近來坊間相傳喝「中國菌菇」或「太陽之菇」(Tibicos,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共生體)浸泡的黑糖水鎮,
有多種神奇療效,親友間分贈繁殖,不少網友交換養菌心得,及喝了以後的效果,討論相當熱烈。

網友相傳分贈 討論熱烈

有人覺得喝了後皮膚變好,「嗯嗯」特別順暢,甚至鼻過敏症狀也改善了不少;也有民眾半信半疑,
甚至懷疑會不會是中國的生化戰?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林雪蓉表示,衛生署會著手對Tibicos調查了解,在效果未經證實之前,
呼籲民眾不要輕信,也不要分贈菌種給親友,以免一番好意,最後卻傷害了別人的健康,
甚至因而吃上民事賠償官司,因為即便「中國菌菇」宣稱是食品,但因未提供無害人體的證明,
拿來做為贈品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處三萬到十五萬元罰款。

衛署:宣稱療效 可罰款

此外,林雪蓉說,就算食品有些成分具有保健的功能,但只要宣稱有療效就是藥品,
不管是否有商業販賣行為,只要有標示、宣傳及廣告,就可能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
可處二十萬到一百萬元罰款。

長得像小朵白木耳的「中國菌菇」,據說舉凡關節炎、心臟病、消化系統、肝臟、肌肉、神經、
眼睛、皮膚、肺、腎及血液循環毛病,菌汁都有治療效果,甚至對有酒癮者也有戒酒的功能。

效果看來神奇,坊間口耳及網路相傳培養中國菌菇更容易,
只需準備兩湯匙的菌、一湯匙的黑糖及吃飯碗八分滿的水,黑糖水攪拌均勻,
等容器放好菌種後,再倒入黑糖水,靜置二十四小時後,即可過濾飲用,菌種則可無限次的重複培養。
菌汁味道也不差,有人覺得像是喝葡萄酒、黑麥汁,有人覺得像是沒氣的黑松沙士。

Tibicos之所以有「中國菌菇」的名稱,相傳是一位中國姑娘將Tibicos菌菇帶到墨西哥,
希望幫助當地的人民,特別是資源缺乏或較偏遠沒有醫師或醫療的地方,唯一的條件就是不能商業化。

另外也有一個傳說是德蕾莎修女去西藏時,有位喇嘛很稱許德蕾莎修女無私奉獻,
特別送給修女的禮物,後來德蕾莎修女帶去墨西哥,照顧一些沒有錢看醫生的窮人時,
Tibicos菌菇發揮了神奇的治療效果,名聲因而傳播。

「中國菌菇」或「太陽之菇」(Tibicos,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共生體)。(網友台南方小姐提供)

(圖片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19/today-life1.htm)

坊間相傳「中國菌菇」或「太陽之菇」浸泡的黑糖水,有多種神奇療效,親友間分贈繁殖。(網友台南方小姐提供)

(圖片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19/today-life1.htm)

是「紅茶菇」嗎?但培養的基質不太一樣,但紅茶菇,紅茶裡也有加糖。

這個所謂的中國菌菇,是養在黑糖水裡;黑糖的成份應該非常的營養,

24小時靜置培養,即可飲用,感覺長的滿快的,應該是以細菌為主的。

圖片裡的黃色碎塊,是細菌纖維嗎?

wiki百科裡面提到的是多醣,胞外多醣喔

用「tibicos」為key word,google可查到27,000筆的資料

還有教人家如何「繼代」的影片捏

http://video.msn.com/video.aspx?mkt=en-us&vid=8ff84b04-a54e-423c-8ce5-b5907ec3ea96


wikipedia 百科也有提到,裡面的文獻只有提到菌種種類,對於功能性的文獻則沒有列出來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bicos

一小段菌種的說明:

Tibicos are found around the world, with no two cultures being exactly the same.

Typical tibicos have a mix of Lactobacillus, Streptococcus, Pediococcus and Leuconostoc bacteria

with yeasts from Saccharomyces, CandidaKloeckera and possibly others.

Lactobacillus brevi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 (dextran) that forms the grains.

菌種種類跟紅茶菇的醋酸菌有所不同

兩個是不一樣的東西嗎?!

有興趣的人,再看另一篇,同一份報紙上,有去訪問潘子明老師、

蔡英傑老師,以及長庚臨床毒物科的主任林杰樑。

這個東西雖說不能商業化,但真的是如此嗎?沒有類似的商品

或者是有人有興趣去做成產品呢?

混菌系統可能是個關鍵,如何確保每次的繼代,都能養出那些主要的菌種,

以及比例,還有出現的時機,都有得研究捏 ~

上品老師,你的研究改成篩裡面的菌啦

看wiki百科列出來的菌,大多是乳酸菌捏

說不定其中一隻的胞外多醣產量特別高,或者是有特別的功能

那就有的玩了~衝了啦

》可以拿來養,看那個時間的胞外多醣產量最高,然後篩那個時間的菌。

》拿不同時間點的上清液來做細胞實驗,反推回去,再篩那個時間的菌

單獨培養,看可不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接著分離出活性物質

可以發個幾篇的SCI 咧


黃老師家的,也可以做,針對菌相去做分子分型

台灣本土性的tibicos,不同區域的,裡面的菌種種類是否相同

可跟國外的相比較。另外,也可看看,不同培養時間,出現的菌種

種類,跟一些指標(pH、抗氧化等快速分析的指標)相互配合,了解菌種的影響性

(應該用DGGE就能來看不同時間出現的 DNA fingerpri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mchus 的頭像
    pcmchus

    pcmchus的部落格

    pcmc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