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6 12:57文/楊喬鈞醫師
常聽人說:「油炸的食物較燥熱,西瓜較冷多吃易拉肚子」。其實一般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某種食物是涼的、某種食物是熱的模糊概念,其淵源為古人把食物分為熱、溫、涼、寒等不同性質,中醫稱之為「四氣」或「四性」。
藥膳是隨著中國飲食文化和中醫學文化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注重人體的整體觀念,強調疾病的辨證論治,以調整病人身體的陰陽平衡為目的。如遵循中醫學中 “五味各歸其五臟”的理論,在藥膳治療中可以用辛味發散性的食物,如蔥、姜、芫荽等,來治療表證,肺氣不宜等證;用苦味食物如苦瓜、綠茶等,治療心火上炎或內熱之證;用甘味食物如大棗、山藥等,治療脾胃虛弱、營養吸收不良等證;用鹹味食物如甲魚、海馬等,治療腎虛不足之症狀;用酸味食物如烏梅、枸杞子等, 治療肝陰不足之證。
什麼是食物的寒、涼、溫、熱?怎麼分辨?又有何功用?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食物的屬性。所謂食物的「四氣」又稱「四性」, 即寒、涼、溫、熱。加上不寒不熱的平性,又可稱為食物的「五性」。對食物作屬性鑒別歸類,是中國飲食文化和中醫理論特有的傳統。食物的「性」是從食物作用 於人體,所發生的反應而概括出來的,與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這種效果主要反映在食物養生及治病的功用上,但也可以反映在毒性及加重病情的副作用方面。 了解食物的五性,就可以指導人們養生飲食的宜忌。
根據中醫藥膳及食療的理論,凡是能夠治療熱證的食物,大多數屬於寒性或涼性,但是寒性或涼 性的食物卻有抑制、降低甚或損傷人體陽氣的副作用。例如綠豆、西瓜、冬瓜、苦瓜、紫菜、白蘿蔔等食物多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對於熱性病證或火氣偏重的人適 宜多吃,可以瀉火,但是對於陽氣不足、虛寒體質的人則禁忌多食。
同樣道理,凡是能夠治療寒證的食物,大多數是屬於溫性或熱性,但是溫熱性的 食物卻有助熱燥火的副作用。例如羊肉、辣椒、薑、蔥、蒜、酒等食物多有散寒暖胃的作用,對寒性病證或虛寒怕冷的人適宜多吃,但是對於熱性病、陰虛火旺體質 的人則禁忌多食。而平性的食物是指不寒不熱、性質屬性比較平和的食物,例如紅蘿蔔、黑豆、玉米等。
一般而言,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平性食物居 多,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適宜的。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涼性食物有:白蘿蔔、芹菜、綠豆、橘、橙、菊花等。寒性食物有:西瓜、苦瓜、通心菜、竹筍等。溫 性食物有:糯米、南瓜、羊肉、龍眼等。熱性食物有:辣椒、胡椒等香辛料、經燒、烘、炒、爆、煎、炸、烤處理過的食物性多燥熱。中醫養生認為,為了身體健 康,各種食物都應該適量進食,營養才會均衡。
(作者為中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
(資料來源:Yahoo news-台灣新生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6/128/2b6k6.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