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Your News陳昱陵綜合報導)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綜合生物系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發現人體有產生抑制生殖激素的機制,
可以降低生孕率,將可應用於發展新的避孕方式以及代替其他治療方法。

 過去已知人腦的下視丘會分泌促進激素釋放激素(GnRH),啟動生殖機制。
而現在發現人腦會產生促進性抑制激素(GnIH),功能與GnRH相反,可以抑制生殖機制,
將可發展新的避孕方式。此外,GnIH也可以代替原有治療性早熟的療法,避免副作用。

 神經學家10年前已發現鳥類與哺乳類可產生GnIH,雖然知道人類有產生GnIH的基因,
但對其形成時間和形成的物質都不了解。

 現在發現下視丘可產生GnIH,腦下垂體上也有GnIH的受體。
研究還發現,GnIH會抑制製造GnRH的神經元,達到抑制生殖的作用。
綿羊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可藉由研究羊,了解此激素的活動。

 人腦的下視丘會釋放GnRH,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濾泡刺激素(FSH),
再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estrogen),使子宮內膜增厚,準備讓受精卵著床。

 另外,雌激素也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黃體激素(LH),使濾泡裂開釋放卵子。
排卵後,卵巢開始分泌黃體素,維持子宮內膜安定,幫助受精卵著床。
若GnRH太早分泌將造成性早熟,分泌過少可能導致不孕等問題。

 現今年輕人除了逐年降低初次性經驗的年齡外,自主避孕觀念也相當薄弱,
導致台灣青少年墮胎率居高不下。
根據內政部民國94年的人口統計資料,每1000個青少女就有8個小媽媽,
日本、韓國及新加坡還高,年輕人須建立正確的兩性交往觀念以及安全性行為知識。

 勵馨基金會 研發部專員王淑芬表示,年輕人需要對避孕有充分的認知,
現在最普遍的避孕方式為使用保險套,但決定權往往在男性,女生應掌握自主權才不會吃虧,
男性也該一 起遵守,這樣不僅保護女生,也是保護自己。

(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Yahoo!奇摩合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01/132/1y1ep.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mchus 的頭像
    pcmchus

    pcmchus的部落格

    pcmc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