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劉力仁、林嘉琪/綜合報導〕莫拉克颱風三千毫米的雨量,將台灣政府救災體系紊亂、國土監測無方 的「致命缺點」打出原形。全球氣候極端化現象日漸明顯,但是在台灣,水利署管水象、氣象局管氣象、農委會管土石流,防災毫無效率。學者主張成立跨部會的 「國土監測中心」,統一事權,國家領導者應積極迎戰災難常態化時代來臨。

資訊待整合 事權未統一釀災

遭逢史上最大降雨,監委約談氣象局官員時,特意引述電影「明天過後」男主角用盡一切方式提醒官員災難天氣即將來臨情節,質疑官員態度輕忽。

事實上,氣象局負責天氣預報,並不知道豪雨會不會降到土石流潛勢區,的確要有一個更高層單位,當災害逼近、分秒必爭時刻,有能力整合各單位資訊立即做出正確判斷,才能有效救災。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感嘆,遭莫拉克重創的土石流災害區,其實都已名列農委會水保局網站上,政府沒有把訊息串連起,白白浪費了已建構的研究和訊息被,令人扼腕。

他說,從二○○○年的象神颱風、二○○一年的桃芝和納莉颱風、二○○四年的敏督利颱風,到莫拉克颱風,災難不斷重演,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沒有做好國土監測。

在八八水災的救援過程中,很多單位都有航空照,太空中心也拍攝衛照圖,但沒有單位有能力把平時觀測資料及災區影像有效率地整合及分析。

學者籲全面普查 劃定高風險區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林俊全製作了莫拉克災害示意圖,赫見全台灣約有一半面積都成為災區。對於未來國土規劃,林俊全表示,政府應全面普查,劃定高風險地區,尤其是河川、海埔新生地及山坡地開發案應加重環評角色。

林俊全教授更具體建議,政府不妨參考美國「聯邦緊急災害應變總署」(FEMA),成立專責救災總署,並成立「極端天氣氣候委員會」研擬對應政策,建立整合氣候、地理、水文、資訊等各領域學者的平台,讓學術研究可與防救災單位接軌。

海平面上升 應及早規劃沿海發展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台灣面臨海平面上升危機,蘭陽平原、台北盆地、從彰化到屏東的西南沿海平原低地都將首當其衝,政府須立即著手規劃國土發展與城鄉配置,將重要政經設施逐步遷移到較高的安全地區。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15/today-life1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mchus 的頭像
    pcmchus

    pcmchus的部落格

    pcmc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