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4 18:21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席娃是當今反全球化大將,1日她語重心長地說「任何以土地侵占、農地徵收的手法,從小農手中搶走生產食物的權利,都是不公平的。」她提醒同樣身在 亞洲的台灣人民,找回亞洲尊重大自然和土地的價值。
一腳踩進全球化
席娃出生在印度德拉東的峽谷地區,1978年獲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這樣一 個學習背景和貿易無關的人,關心全球化乃始於印度軍隊攻擊錫克教徒「藍星行動」事件。1984年夏天6月4日印度軍隊對佔據大金廟的錫克教極端份子進行鎮壓,導致多人喪生。席娃注意這些事情是導因於飲水及灌溉水分配不公平、以及水資源的爭奪。
而當時方興未艾的綠色革命,大力鼓吹農化肥料大面積耕種穀物,卻有人因此喪生。1984年12月3日印度波帕爾(Bhopal)農藥工廠毒氣外洩也導致3000人喪生,死者都住在貧民窟。席娃開始研究綠色革命、為何農藥會使人喪生,發現所謂的綠色革命,不但不和平,甚至引燃戰火。
1987日內瓦會議中 討論基改農作物,五大糧食公司決定了全球貿易的方向,更進一步地申請基因改造種子。因為基因改造作物使席娃了解什麼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對 小農帶來的問題,於是席娃開始保留種子的運動。而跨國企業公司如孟山都,透過「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WTO的前身),將基因改造種子,大規模 銷售到世界各國,而毫不起眼的基因改造種子,需透過申請才能生產,農夫不能自行採種。基因改造作物使席娃見識到跨國企業以及全球化是什麼,於是席娃開始保留種子,提倡「自由種子」。她所創辦的九種(Navdanya)基金會就是種子保存運動的先鋒。
TRIPS 為跨國企業量身打造
印度政府為了讓美國願意多發簽證給印度工程師而犧牲農民利益,就是讓美國農產品進入印度。席娃發現這些「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Trade Related Asp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cluding Trade in Counterfeit Goods(TRIPS)」是專為跨國企業如輝瑞藥廠及孟山都所制定的協定,以工業上的智慧財產權的利益換取開放農業輸入。
在此之後,農夫儲存種子變成問題、保存種子違背智慧財產......孟山都成了自由貿易唯一的受益者,進行所謂的生物剽竊。但是生物不是一種發明,席娃強調,種子是屬於 自然的,不管長成植物、用於食物或藥品,都屬於生物多樣性,都該被保存、被全體人類共享。
自由貿易:不公義的貿易方式
提到跨國貿易,因為香料之故,印度具有300年悠久的殖民貿易史,貿易使得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自由貿易外資入侵,使得本土經濟關門、隨之瓦解。
在 土地的比例上,印度有3分之2的農民都是小面積耕種,和台灣相似。席娃說,小農刻苦耐勞,非常有復原力的,然而孟山都挾持自由貿易之名進入印度,改變小農 的命運。
孟山都壟斷種子,販售貴而無法永續的種子。2003年WTO部長級會議在墨西哥坎昆召開,大公司遊說農業補貼政策, 每天高達數萬美元,在此情況下以便宜價格將歐美農產品傾銷 到世界各地。1997年第一位農民自殺,至今20萬民農民自殺殞落,導因於全球化、農產品價格崩跌,農民身上卻背負龐大的債務永遠還不了。
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結果,全球只剩下大豆、玉米、棉花及小麥四種作物而已,它們大量傾銷到全世界。
全球化導致飢餓
饑荒問題事實上 是農業貿易全球化所引起的,因為自由貿易鼓勵人們成為消費者,卻不讓人們做生產者,但是我們不可能維持一個沒有生產者的消費世界。
全球每天 都有10億人處於飢餓狀況,全球化之後,印度有一半人口處於飢餓。全球化最後就是剝削大自然。印度農夫要和工業搶地,而工業掠奪土地是造成貧窮的原因。
替代方案典範轉移
恢復小農種植自由以及民主的機制是解決問題的轉機,摧毀民主就會遇到暴力。席娃認為現在這個模式一定會造成人類悲慘的未來, 我們必須尋找替代方案進行典範轉移。
她說,目前的現況是基於幾個錯誤的假設形成的:認為經濟成長是無限制的、告訴大家每個人要當消費者,卻又告訴大家沒有生產的權利。最後,現在這個模式告訴我們不需要農民、糧食、土地和土壤。
其實要生產才有消費的能力,這種消費是中國經濟生長的動力,但經濟泡沫化之後,人民連沃瑪爾這種平價的連鎖超市也無法消費。
歐美大國不可剝奪亞洲小農耕種的權利
席娃提醒我們離 食物的來源越來越遠,人民甚至不知道超市的食物乾不乾淨,因為有中介商從中操作。我們不希望美國很爛的食品制度(參紀錄片「食品帝國」)全球化,而要選擇和大自然和平共處。因此她認為要重新發掘亞洲文化中,尊重大自然和土地的價值與作法。
她說,農夫在土地上工作不會憂慮,不需要百憂解。(台灣)要改變心態不要以為西方的作法才是好的。工業要花十倍的能量才能製造出原來的十分之一的產品。席娃勉勵聽眾,從現在開始思考再生能源與永續環境的生活方式,不要忘 了,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
(資料來源:Yahoo news-環境資訊中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04/109/2526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