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432期 2009/10

彥廷農場菇寮裡,煙霧繚繞。

採收人員三人一組,穿梭在太空包架間,將肥厚柔軟的黑木耳一把摘下,不去頭,直接放進盒中。

觸摸剛採收下的黑木耳,背面充滿柔軟細緻的絨毛,且含水量飽足,用力揉捏,也不碎裂或凹折;

和許多市面上去了木耳頭,泡水填充重量的木耳不同

原來色淺的黑木耳在中秋後顏色轉深。由中秋到清明,是木耳的最佳產季

彥廷一天產出七千斤黑木耳。以同樣面積計算,產量是傳統菇寮的三倍;

他們的黑木耳不僅在台灣賣到缺貨,還外銷日本、美國。

過去產量充足時,麒麟啤酒東京三十六間居酒屋的「木耳炒豚肉」,用的就是彥廷黑木耳。


住在仙境的黑木耳

養出質量均佳的黑木耳不容易。

原因是,在所有菇類中,木耳最需要在自然環境中培養。

彥廷農場場長,也是二○○七年模範農民的陳鏘謙解釋,和杏鮑菇等吃梗的菇類不同,

木耳葉片充滿膠質,最有營養價值;要讓木耳開葉,環境內要氧氣充足、給予自然光;也要常保百分之百的濕度。

偏偏自然環境又最不易控制。

傳統菇寮,蚊蟲、果蠅可以自由進出,大部份農民都靠農藥控制。

十五年前,陳鏘謙要外銷靈芝,因此不用農藥,他太太只好帶著四、五名工人,每天花八小時低頭抓蟲。

花了三、四天抓完整片菇寮,第一排菇架卻又生蟲了,只好又從頭開始。「抓到眼睛閉起來都還看到蟲,」陳鏘謙說。

他決心做模擬自然環境,但又能隔絕污染的密閉式「環控菇寮」。

走進挑高四米二的菇寮,要先穿戴鞋套;菇寮外人車貨分道,都是為了避免污染。

進菇寮前,陳鏘謙做了緩衝室,要訪客關上外門後再開裡門;進入菇寮前的一段路,

他將燈光調暗;菇寮內的排水溝也加了細網,種種措施,都是為了避免蚊蟲。

空氣進入菇寮前會先通過兩道濾網和「之」字型緩衝牆,去除雜質,然後經過噴水牆將乾燥的空氣濕潤,

也去髒污和降溫(木耳生長環境一般控制在二十四度C)後,才進入菇寮。

和傳統菇寮一天噴水兩到三次不同,彥廷農場的菇寮每兩分鐘半就灑水霧一次,製造出如外在木耳生長的環境:

有瀑布、有霧。水也經過曝氣、沈澱、過濾,甚至是RO過濾等過程,去除重金屬和雜質後再噴出。

「木耳住在這裡比人住的環境還好,」陳鏘謙笑說,「像神仙在住的。」

黑木耳拔下來後,採收不落地,直接秤重裝盒。

盒上都貼了採收、品管、生產的三組條碼,查了馬上可以知道這黑木耳是何時採、誰採的

每天出貨五批,採 收下來後就裝盒配送,中午採收的木耳,有消費者當天晚上就能吃到。

和過去採收、去頭、送通路,要四、五天才能到消費者手上的過程相較,消費者可以吃到更新 鮮、健康的黑木耳。

「我們替生產者、消費者和通路商創造了三贏,」笑開了臉,陳鏘謙自豪地說。

怎樣吃到彥廷農場的木耳?

好市多、大潤發、全聯等賣場

電話宅配:(05)253-4225,一箱六百克、十二盒六百元

【相關閱讀】

神農獎專訪—彥廷農場陳鏘謙(PDF)

http://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43/mag43-6.pdf

彥廷農場 的網站

http://www.yenten.com/chinese.htm

多年前有去參過「彥廷農場」,陳鏘謙 場長,真的是非常的用心,在同業不看好的情況下,努力的達成現代化的菇寮(陽光、空氣、濕度),將不利於傳統菇寮的條件,一一的克服(例如不受大雨的影響、昆蟲的排除),把黑木耳的品質及產量,提升了許多(他與南台科技大學的陳啟禎教授合作,產、學合作,以生產的經驗加上學術界的知識,加速整個菇寮的進化,5年前該菇寮就已經完成,現在第二代的菇寮,應該也已經完成了)。

他種出來的黑木耳,很軟Q,一朵的大小比手掌還大。通路已遍及大型賣場,看來陳場長的產量已經非常的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mchus 的頭像
    pcmchus

    pcmchus的部落格

    pcmc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