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明潔報導】
針對台灣面臨越來越極端的旱澇兩極化氣候,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表示,
全球暖化在低緯度國家比較嚴重,高緯度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對減碳並不感到急迫。
他建議,台灣減碳不應跟著大國腳步,要有自己的減排標準。
哥本哈根會議後,結果雖令人失望,但已引起各國對環境的重視。
國民黨籍立委鄭麗文今召開「氣候安全法草案」公聽會,現場坐滿關心環保的專家、學者、
環保團體和政府官員等人,連環保署長沈世宏都親臨現場,聽取意見。
劉紹臣在現場指出,台灣在過去45年,前10%的強降雨增加了1倍,前10%弱降雨減少50%,
所以最近10年的土石流、水旱災特別嚴重。
而且台灣百年來年均溫已上升超過1度,遠高於世界平均,
已和越南、孟加拉及南太平洋島國等國家,
被聯合國氣候專家列在全球第一批氣候難民名單中。
劉紹臣表示,低緯度國家的影響遠比高緯度國家大,
台灣不能再追隨美、英等大國的減排腳步,
未來2016~2020年的排碳量,應降低到2005年的標準。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說,二氧化碳濃度減量的長期標準應是350ppm,
台灣應從1990年代的標準往下減。
但現在政府和人民都沒有永續發展的觀念,這需要長期教育,
也需要媒體或新聞局多加宣傳。
文化大學理學院院長劉廣英和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林金保皆認為,
政府要跳脫以「工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劉廣英表示,像汐止本來有一個很會淹水的樟樹灣,為了治水現在變成樟樹國小等設施,
就是用工程的角度解決事情。
林金保說,保護環境應從「保育」的角度出發,不要做任何人工設施,而是強調保育。
(資料來源:Yahoo news-台灣醒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04/115/1y6gw.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