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玲

你住在容易使人發胖的社區嗎?你的子女就讀的是容易使人發胖的學校嗎?人類在集體肥胖,台灣男女有五成及三成五過重。

但肥胖不只是個人責任,致胖環境,更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迪士尼前年推出的環保電影「瓦力」裡,描述七百年後的地球充滿髒亂,人類留下機器人打掃,自己則搭著太突船到外太空居住。

太空中的人類過得舒適,少有走動的機會。胖胖圓圓,手腳退化得短短的,一站起來,就要跌倒。

  「如果不阻止,會人人都胖成那樣,」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入劉燦宏警告。觀察肥胖趨勢,他悲觀地說,十年內,不會看到肥胖盛行率停緩。

 節節攀高的數字敲響陣陣警鐘。

儘管標準各有不同,世界各國肥胖人口比例,不分男女,都在往上攀升。美國在二OO八年,竟已有四分之三的成年男性、五分之三的女性過重或肥胖。

台灣人也越來越胖。根據衛生署去年底公佈的最新「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成年男性有五一%、女性有三六三%過重或肥胖。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八年前就提出「全球肥胖」(Globesity一詞,將肥胖視為快速襲全球的流行病,人類全體正在不斷膨脹

 

越來越胖,誰的錯?

儘管政府、國際組織不斷示警,儘管體重控制的療法與課程越來越多,儘管對肥胖越來越暸解,人類為什麼還是不斷往肥胖傾斜?

答案複雜難解,但這幾年,愈來愈多人同意肥胖非個人之罪。環境,才是元凶

「這五到十年,對肥胖的討論,比較生態觀點,」邱淑媞(台灣國民健康局局長)說,近幾年,醫學及科學界對於肥胖的研究,不約而同指向「致肥環境」(obesogenic environment):肥胖若只是單純指責個人熱量攝取過多;衛教,若只勸導人民少吃多動,都是徒勞無功,必須從居住環境、機會、生活條件等整體的生態環境著手

劉燦宏指出,一般認為肥胖二五%歸因於基因,但目前對此還沒有治療或預防的著力點;二五%歸因於環境;剩下的一半,則是兩者的交互影響。因此,控制肥胖,環境就佔了一半的因素

邱淑媞表示,這兩年,美國發展出衡量「容易使人發胖的社區」指標;國際肥胖組織也發表了「容易使人發胖學校」的指標。

然而,人類卻仍處在對維持肥胖愈來愈「友善」的環境中。

最明顯的是食物供應。

開發中、已開發國家中多數人食物不虞匱乏,取得也便利。台灣,更構築了二十四小時不眠的飲食文化。要吃,隨時都有。過去逢年過節才能吃的蛋榚、雞腿,現在想吃就有,不少人甚至把高熱量低營養的甜甜圈、蛋糕當早餐吃。

食物的供應量愈來愈大。飲料容量由八盎司加大到以公升計量的保特瓶;大賣場裡,二十四瓶一箱的可樂、超大包裝洋芋片、「加一元,多買一包」、「買一送一」等促銷充斥;各種吃到飽餐廳也在向消費者愈來愈大的胃納招手。大眾傳播媒體的廣告、唾手可得的折價券、優惠券,也時時刻刻激著人們的食慾。

 

把危險吃進肚子

供應充足,取得容易,放進嘴裡的食物本質卻變得愈來愈「危險」,即便是同樣的食物,過去和現在,熱量已大不相同

美國的研究發現,製作過程和成份的改變,包括使用更精緻的糖和油脂,同樣大小的馬芬蛋糕(muffin),過去和現在熱量可相差五倍。

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黃麗卿也指出,農業社會大量進食粗糙纖維的澱粉,養成大食量,但食物較不精緻,升糖指數低,胰島素分泌緩和,食物熱量密度低;現在飲食則常是高熱量密度,若以過去農業社會大食量的方式進食,常常一餐就吃進一千二至一千五大卡,達到一天所需熱量六到八成

劉燦宏說,特別是愈高熱量的食物,價格常愈低廉。為了滿足大眾口味,這些大量製造以降低成本的食物多是高鹽、高糖、重口味

美國農業部統計,從一九八五年到二OOO年,新鮮蔬果的價格上漲近一二O%,魚類上漲近八O%,但軟性飲料卻只上漲近二O%、甜食糖類上漲五O%。

 

危險的「靜態生活」

吃進的熱量多,消耗熱量卻愈來愈不易。

交通愈來愈便利、電梯愈來愈普及、可活動容間愈來愈少、工作愈來愈來用腦不用力,都是不利的環境因素。充斥生活當中的電視、電腦、遊樂器,「更讓頭腦運動與工作壓縮了肢體運動的可能性,」黃麗卿說。

根據二OO六年陽明大學所發表,國際衛生組織身體活動量表監測系統的結果,台灣人身活動量不足者約四成,比率高過各國平均值兩倍。

劉燦宏強調,特別是現代人「不動」的很多,過著「靜態生活」(sedentary lifestyle):上班坐著,下班又繼續上網、看電視,害處遠高過「動得不足」。在陽明大學的研究中,這問題在工作年齡特別嚴重。

「不是做多少運動,就不會胖,」劉燦宏提醒,生活方式很重要。「靜態生活方式造成肥胖的風險,要高過不運動一倍以上。」

 

打擊肥胖 全球政府總動員

正因環境扮演重要因素,近來各國都將肥胖提升到國家層次,希望透過法律、政策,改善「致胖環境」。

去年九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考慮在美國徵收「汽水稅」,對任何含糖飲料或可爭徵收一八%的稅,一方面改善美國的肥胖問題,一方面為健保改革增加收入。

中央政策未定,各州已經積極推動各自的含糖飲料稅。去年美國有十二州擬推行汽水稅,加州則在二月底提出提案;紐約則擬針對每一盎司含糖飲料課徵一美分。

儘管實際效果還有爭議,歐巴馬還決心多花數十億美元,在原來已經每年花費二十五億的「疾病管理計劃」上:挑出如肥胖等潛在可能花費龐大醫療支出的病因,然後請教健康教練以各種方式叮囑,提供建議。

第一夫人蜜雪兒也針對全國兒童肥胖問題發起全國性運動「Let’s Move」,推動包括讓零售業者與食品製造商標示更清楚的營養標示、建立「食物環境地圖」等。今年初,蜜雪兒還邀請美食實境節目進白宮,用她自己種植的蔬果做菜,推廣健康飲食。

英國、澳洲則要求食物標示加上紅、黃、綠燈,顯示脂肪、飽和脂肪、糖與鈉佔每日攝取量的程度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指出,前年,日本政開始強制地方政府與企業員工,凡年齡在四十至七十四歲的民眾及其撫養親屬,共五千六百萬人定期量腰圍。找出腰圍不理想的員工及親屬之後,危險性低的,在第一次面談後六個月進行成績評估;危險性高的,在第一次面談後三個月以面談、電話、email、傳真、信件等方式積極支援生活習慣改善,六個月後進行成績評估。

厚生省還將於二O一三年進行績效評估,未達標準的企業和機構都要受罰。

韓國政府則在今年一月底宣布,晚餐用餐時間(五點至七點)的黃金時段,禁止播放與垃圾食物相關的電視廣告。

台灣也跟著國際腳步。邱淑媞希望努力推動在今年通過「健康促進法」,考慮對不健康的食物「以價計量」;她還考慮輔導社區健康營造,舉辦競賽,選出「最健康的社區」。今年初剛剛改制成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則預計在今年底公布修訂十三年未修正的「每日飲食指南」。

國民健康在施政上應該是最高位階的事」,邱淑媞說。

特別是,協助國民瘦下來,國家整體也能得益。

邱淑媞表示,台灣因肥胖與過重引發的代謝慢性病醫療支出,在二OO二年全民健康照護總支出中佔了二.九%,以二OO六年全民健康照護總支出七二二六億計算,數字高達二一六億。但邱淑媞認為,如果將常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退化性關節炎和洗腎等納入,她估計,比例應高達六%;健保局九八年藥費前十名藥品,更只有兩項與三高(高血壓、血脂和血糖)無關,與三高相關的藥品花費,一年超過三百億

人類在集體發胖。由整個環境下手,或許才能真正遏止這個透過社會、文化傳染的全球流行病。

(文章來源:天下文化雜誌 442期 2010年3月10日至3月23日,作者 謝明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mchus 的頭像
    pcmchus

    pcmchus的部落格

    pcmc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