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by Mr. 6 on February 5th, 2010


上次摘錄《在C點佈局》反應奇佳,今天忙碌於客戶,所以再摘一顆「鹹葡萄 乾」送給大家。這篇文章應該沒人看得到了,多年之後自己再讀一次,竟又油生出新的思考。

如果談到食品創業,我發現很多食品創業家所添加的原料,都只是「加味」,譬如將某個平常的食物加辣,或者為它加 上咖啡口味、咖哩口味…也都很成功。有沒有更誇張的方法?

有一招!

某日,我買了一包「鹹葡萄乾」

葡萄乾也有鹹的?

送進嘴巴以前,特地拿了一顆,放在一盞、很強的燈光下面。於是我可以依稀辯認出,這一顆即將被一口吃掉的鹹葡萄乾,其實只是「甜」葡萄乾,再醃上一 層香料。我把表面的梅子粉和其他的調味料撥掉後,底下剩下的,就是熟悉的一般普通的甜葡萄乾的皮,黑黑的乾瑟成一團。

換句話說,它也沒有改變葡萄乾的什麼,它也是只是在為它「加味」而已,不過這一加,因為它是「鹹、甜」兩者的大轉換,因此效果自然 就極具翻盤的革命性,至少,有機會創造出全新的事業。看,鹹葡萄乾的味道,吃起來像酸梅,也像仙楂果,又有葡萄乾特有的甘甜──

嗯,真是奇怪的美味

雖然有很多人沒吃過「鹹葡萄乾」,但鹹葡萄乾可是很紅的!這一包鹹葡萄乾,紮紮實實擺在每一家便利商店裡,和「鱈魚香絲」與「元本山海苔」放在一 起。它,可是賣得很好的一樣產品。原來,甜和鹹是可以互相換來換去的。

另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鹹甜轉換」著名成功案例是「甜的蕃茄汁」,一直以來,蕃茄汁被視為營養食品,廠商習慣為它染上一點點的鹹味,不是很好喝,「營養的東西本來都不怎麼好喝」是大家對它的印象,也因為如此,大家都認定,營養的東西,註定不可能賣得和其他飲料一樣好。但好久好久都從來沒人想過,為何蕃茄汁就一定要這麼難喝?食品工廠這麼會調味,為何不能在保持營養素的情況下,把它弄得稍微好喝一點?於是,某食品廠就想到去改良蕃茄汁,決定將蕃茄汁從鹹 的改成甜的,從此以後,小孩子從前看了就怕的「紅色液體」,竟然產上一種令人驚喜的新味道,而這家老老垂矣的食品廠也因此 元氣大漲,和其他已進入新潮流的老食品公司並駕其列……。

葡萄乾、蕃茄汁,看起來只是一般的、沒太多人在買的產品,只是將甜、鹹一轉換,整個地球為之震動。這世界上,還 有這麼多甜的食品,也有這麼多鹹的。把甜的變成鹹的,鹹的變成甜的,你看看,還有多少多少的商機在裡頭?

甜的東西包括:蛋糕、布丁、蘋果派、軟糖…。

鹹的食品則有:臭豆腐、豬血糕…。

甜的、鹹的,轉過來,所有從前的價值觀、從前的習慣,一瞬間全都「翻案」了。翻案以後,龍頭老大的龍椅就立刻空出來了,等著我們去坐。沒沒無聞的新 品牌,立刻了打敗舊的金字老招牌,創造非常驚人的新商機

以上是「吃」的,對於其他的創意來說,如何做「鹹甜轉換」呢--

應該說,所謂的「鹹甜轉換」,就是讓你的消費者「有點習慣,又有一點不習慣」。這系列的創意法則是要創意家,千萬別被 這世界的假象給迷惑;大部份的人都以為,這個世界已成了一個大大的「平衡體」,鹹的一定就要是鹹的,甜的一定要是甜的,不!這世界的東西之所以是甜的,並 不見得是因為那樣東西用甜的方式去做,吃起來最可口,而是因為或許它剛出來的時候,就是甜味的,一泡而紅以後,人們就慢慢的習慣甜滋味;習慣以後,眼睛就 「瞎」了。

這時候,創意家的眼睛,應該仍舊雪亮的觀察著!創意家就好像考古學家、探險家、航海家。他一直在挖寶藏,因為創新就像挖寶藏,寶藏就藏在平常生活 裡。創意家知道,創新不見得一定要從「零」開始,有時候,創意家的目標,芽都已經萌出來了,甚至已經成為市架上的產品,這時候,創業家只是把這些一般人已 經習以為常的事物,作一個完全相反的更改。

「反」過來看看

反過來穿。

對,反過來穿,還真的蔚為流行!最近(在2004年當時)歐美流行的穿T恤法,還真的就是把「衣服反過來穿」!

為何……反過來穿的衣服會可以造成流行?仔細分析,它是有道理的。

我們先來看看衣服的特性。每件衣服的標籤,註明了該怎麼洗這件衣服,刻意藏在衣領的裡面;衣服的接縫,藏在背面,縫成一排凸起的縫線,這些特色,都 是藏在「反面」裡。一直以來,「反」就是錯誤的意思。人類看到「反面」,就習慣將它翻成「正面」,才安心的穿出門。

於是,這麼多年來,每個地球上的人,儘管都看過反過來的衣服,也都習慣看到反過來的衣服,但總是要把它們「翻回正面」才敢穿。不過,反面並不是不能 穿,這個「反面」,長期處在一個「不流行穿」的狀態下面,但這樣的穿法依然有衣服的功用,顏色、材質、甚至品牌都保留著,所以,其實反面是可以穿的,只是 不流行而已。這一種帶有「一點習慣又有點不習慣」的感覺, 反過來的衣服,看到標籤、縫線。但也是一件衣服。有點習慣,又有點唐突。這種感覺,正合年輕人尋求創意的風潮。

創意家會發現,「習慣」可能就是解密的鑰匙,也可能就是創新賺錢的捷徑。有些成功的創意,都是遊走在習慣與不習慣之間, 也就是說,「有一點習慣,又有一點不習慣」

舉個例,今天我可以隨便做一樣「一定是新的」創新物。譬如,我把剪刀的把柄包上一塊布。多了這塊布,我所出產的剪刀一定是世界唯一的一把,一定是一 把最創新的剪刀。但,這把創新剪,會不會成功的打入市場,讓消費者掏錢出來買呢?機率不高,因為沒有實際需求。那我再問,要在剪刀上做什麼事情,才能成功 的爆發需求呢?

就是要「有點習慣,又有點不習慣」。

不妨看看已經在身邊的其他事情,做一點點更改!

有趣的是,甜、鹹的轉換的技倆,並不只見於食品業,也不只限於傳統產業。就連一般進入門檻極高的高科技業,偶爾也可見到甜、嫌轉換的運用。高科技人 也有習慣於甜或習慣於鹹的問題,應該說,許多高科技人的專精範圍相當狹窄,從大學一、二年級念齊所有基礎教材後,就進入了專門的領域,從此一路就做那方面 的研究。研究的結果都是這麼多年來所有學者的發現層層疊疊上來的,他們以為這些理論就只能用在他們所在的某某領域,由於對其他領域不了解,也從來沒人去發 現,或許這些理論也可以用在其他的領域上,加速其他領域的發展。

我大學時代在電機系的指導教授是一位中東人,他在影像處理的領域已經非常出名,但他到後來仍然常常提起一件往事,當初讓他打出名號的影像處理方面的 創新理論,其實是從「圖案辯識」(Pattern Recognition)這個已經習慣已久的領域裡。這位中東籍的教授當年「借用」其他領域的一個理論,運用在完全不同的領域方面,結果,為這個新領域帶來非常大步的進展

換句話說,這位教授有如看到一樣一直是甜的東西,把它轉成鹹的。其實,這些寶藏都已經在那邊,只看你要怎麼樣把它拿出來用,用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地 方。

創意家有時不用太相信「市場已經很有效率」的理論。別以為全世界有六十億人在這市場裡,市場看似已經堅不可破,毫無漏洞,其實,仍然有一些永遠想不到、教人意想不到的全新的構想,已經在市場已久,卻沒人看到。也許有人看到,但沒人敢去動。就要靠創意家勇敢顛覆人們的習慣,把鹹的轉成甜的,甜的轉成鹹 的,製造新需求。需求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然後,這種感覺就會像吃鹹葡萄乾一樣。甜中帶鹹,鹹中帶甜。

很溫暖,很想再吃一顆!

(文章來源:Mr. 6  http://mr6.cc/?p=4109&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mr6+%28Mr.+6%29&utm_content=Google+Read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mchus 的頭像
    pcmchus

    pcmchus的部落格

    pcmc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